2025年8月1日 15:02
网络
汽车零部件海外市场的机遇,如市场空间广阔、能提升品牌知名度、降低成本等,介绍了不同海外市场特点,欧洲、亚洲是主要区域,西欧最爱看好,同时提及美国市场的情况及企业出海模式选择。
“2030年汽车零配件出口目标为1200亿美元,年度平均增幅5%。”这是不久前,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发布会上,一位专家透露的一组数据。
在他看来,2030年汽车零部件出口达到1200亿美元的目标,不仅体现了中国零部件企业对自身实力的信心,也反映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和需求。
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,汽车零部件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,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寻求新的增长点。
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,如何出海?怎么出海?要避开哪些坑?都是零部件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一、海外市场空间广阔,203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
尽管当下海外市场暗流涌动,不确定性如影随形,但不可否认的是,广阔的市场蓝海仍在前方铺展。多项数据清晰显示,相较于日趋饱和的国内市场,不少海外区域仍是待开发的价值洼地。
海关数据为这一判断提供了坚实注脚: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达 640 万辆,按此势头,2030 年有望向千万辆级大关发起冲击;零部件出口(不含动力电池)规模突破 930 亿美元,预计 2030 年将稳步攀升至 1200 亿美元。
作为全球汽车生产与消费的核心力量,中国零部件产业历经多年深耕,已锻造出强劲的全球竞争力,出口版图持续扩张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的推动下,中国零部件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的优化升级:传统零部件出口保持稳健增长态势,而动力电池出口表现尤为亮眼。经测算,其出口金额已超越任一传统零部件品类,跃居出口规模榜首,成为驱动零部件出口增长的新引擎。
另外,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潜力同样十分可观。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高达80%,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要增长点。
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,其对相关零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加,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,将助力其在海外市场占据更大份额。
广阔的市场空间,也预示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走出去。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,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,出海能够帮助零部件企业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,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客户资源,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。
通过在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,零部件企业可以直接接触到国际客户和合作伙伴,展示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实力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,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。
在一些海外地区,劳动力成本、土地成本等相对较低,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,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。另一边,零部件企业还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,优化供应链布局,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二、哪里市场最好做?海外市场各有特点
出海市场前景虽然广阔,但是并非一片坦途。
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、市场竞争与本地化压力、生产与供应链运营的挑战等问题,都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。有调研数据显示,24%的企业认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是海外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,21%的企业则担心市场竞争与本地化压力。
信息显示,从全球视角来看,欧洲是中资零部件出海最集中的区域,亚洲次之。欧洲市场以其高标准和严格的法规著称,而亚洲市场则以其快速增长和多样化需求吸引着中国企业。调研数据显示,西欧市场被认为是最看好的海外市场,企业出海倾向占比34%;其次是东南亚的17%和美国的14%。
尽管受到政策影响,美国市场依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。
此前,特朗普政府大幅增加25%的关税,影响范围极为广泛。从政策角度看,该举措涵盖了乘用车、商用车、皮卡等整车领域,以及动力总成核心部件、电子电器部件等零部件领域,后续还把车身、底盘等更多传统部件纳入加税清单。
这一政策在短期内将产生许多直接影响,在生产端,整车成本将大幅提升;在消费端,车价提高将进一步抑制市场需求,导致市场萎缩;从长期看,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增加短期成本,换取产业投资回流,重构本土产业建设,但这一目标实现难度较大。
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零部件出口影响较大。一直以来,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的出口市场,特别是制动系统、车轮系统、车身件等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零部件品类,将受到显著冲击。
有数据显示,2018年,出口至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占比达到26%;2024年占比为15%。2025年之后,受到政策影响,出口占比持续下降。主要还是由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。
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,要充分考虑美加墨市场的风险,同时也不可忽视这部分市场的重要性。
此外,在选择出海目的地时,中国零部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、能力和市场定位,选择合适的海外业务模式。
根据调研数据显示,54%的企业选择了自力更生、独资发展的模式,8%的企业选择了合作伙伴合资模式,15%的企业选择了寻找标的、兼并并购发展模式,23%的企业则根据市场,多种模式并存。
版权声明为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下一篇:
相关文章
暂无相关文章